乌村夜话 - VOL 8
在疫情下磕磕绊绊完成了硕士论文,跑路。怎感觉又写成了2020的流水账?
引子
一年前,我曾畅想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前往星空自习室,在那里高效写完大部分论文。
……如果疫情未曾存在的话。
起笔论文
三月,送别了找论文的诸事,笔者算是拿到了题目,着手进行前期工作。
论文简介
本文的idea来自于本校心理学那边的 Linnaean Collaboration ,希望有时间能单独成篇写写论文内容,这里简要描述其背景。
Linnaean Collaboration 得名于乌普萨拉大学所属的林奈植物园,由本校环境心理学教授发起,其研究内容也围绕这座植物园展开。
我觉得创立的契机是心理/教育学部搬到了植物园旁边(Blåsenhus),搞个组织能开不少研究项目。林奈植物园其名出自我校植物学家
卡尔 ·冯 ·林奈 之手,其历史可上溯至1741年。原花园现存至今,但因为面积太小,于1787年转移至乌普萨拉城堡对面。本文所提到的植物园即指此处,由巴洛克式花园和新植物园共同组成。园地原本被用于植物学和医学研究目的,但随着这些领域的研究场所逐渐转移到实验室,其所藏植物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用途减少了,植物园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
与此同时,植物园本身却变成了居民和游客观光的场所,发挥了新的作用,让人们能从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得到恢复。
Linnaean Collaboration 希望重塑林奈植物园内的研究活动,助力植物园向教育用途的转变。
我们想通过数据方面的视角来观察游客的行为模式,并在未来加以分析,这将有助于未来的公园设计。本项目将试制一款数据收集设备,用于获取公园游人的行为信息。
但收集数据会有隐私问题,所以隐私保护占了论文的很大一块。
在家学习的大半年
过去的两年里,笔者曾一度幻想过做论文期间的生活方式:
每天按时起床,带好饭前往学校自习室,在此专心写代码写论文不看娱乐内容,按时回宿舍不把业务留到住处。
结果一样也没达成。
如果说2019年笔者的睡觉时间是24:00前后,那么初入2020时这个数字就已瞬间拖延至26:00(2:00)。为什么呢?前期找不到论文的焦虑和全程对疫情的焦虑。习惯一经养成就难以挽回,所以”按时起床“变成了十点起床。
这个时间让”吃早饭“变得尴尬了起来,更别提带饭了。
(图:不过挺到12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吃这个)
在欧洲的第一波疫情(三月)下,学校里偶尔有风言风语,说自己发热咳嗽但不知是否确诊。这边的corridor和party文化让我相信许多无辜群众会受到传染。出门学习成了勇士们的专属,所以笔者咕了,全程在家进行论文工作(WFH)。
在学校自习笔者能持续专注,而在家的话……学着学着就打开了娱乐网站,效率骤减80%。饶是如此,笔者也拒绝为老外对人对己的不负责任负责!所以在家战胜了出门。
进入五月的前后两周,乌村的聊天群里多出了一些火药味,集火、退群、求药,不一而足。对这些事件我基本一言不发,只是偶尔打打哈哈,不然被炎上的就是我了,我有那么二吗。
仔细而反复地浏览了聊天记录,我觉得啊,群体WFH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了:
(长期隔离在家,)与自然景观保持疏远,被消耗的心理资源迟迟得不到恢复。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心理难免出现问题。
——我的论文阅读材料如是说
所以我决定,只要瑞典不决定封城,就隔天出去一趟,偶尔采购十天所需,其他的时候进行一下晚跑——反正八点多太阳还没下山,街上却也没几个人,算不得人员密集。
采购,每个十天的循环
疫情之下,笔者要尽量少和别人扎堆,去超市的间隔被拖长到了10天。遥想18/19年放学骑车顺路去超市”买一点东西“的日子,现在只能就近走去超市,拎着骑车放不下的东西挪回家了。
每次循环,我会固定买一串香蕉、一包免洗沙拉蔬菜、三个
而随后五六天嘛……就mmp了。坚果、薯片、面包等一应零食都坐吃山空,笔者便只有肉丸子盖饭、肉馅盖饭、冷冻鸡块煮面等主菜可做了。期间也会穿插1-2次油炸快餐。现在想来,这样的饮食习惯真是不健康,即便不提油脂,碳水过多蔬菜过少也跑不掉,搬家前的体重(82公斤)实非一日之功。
(图:示例——某不怎么健康的几顿饭)
Tier滑板车与无人超市
(图:Tier滑板车,它将近20公斤,能勉强爬上20度(360‰)的陡坡)
在瑞典群体免疫暗中加速的六月,笔者无法前往宜家等地点吃饭(餐厅关了)逛街,同时也忘记了Minecraft的登陆密码,便越来越将遍布Uppsala街头的Tier
共享电动滑板车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健身娱乐活动——隔天“晚”8点,迎着地平线上的最后一轮红日出发,向着城市边缘的某辆滑板车,沿未曾设想过的道路踽踽独行。一路上的所见,是我过去那一年多的上学时光里从没欣赏过的风景。
古老的砖砌小楼、远离车流的制式别墅群、自成围城的静谧公寓小区、通往高地的陡峭捷径、植物园旁的小水泡和旁边踩草地晒太阳的市民、在自家楼下聚餐喝酒的人们、在空中上下漂浮的观光热气球、河流膨大部的水鸟、快递开出了蛇的超市、出城路旁绿意如墙威压而来的森林小山……
自由穿越一片操场,走过一所学校,漫游一座公园,沿鸥翔
鱼游的河道前行,最后在服务区边上扫码骑车回家。一切都真实得像一场梦,但确实能积攒几千步。
共享滑板车的服务区总是偏小,稍远一点的地方就去不了。某次独行,突然在圈外发现,瑞典也悄然出现了无人超市。遂将此作为一个骑车目的地,偶尔为了来这里买点零食而骑车出门。不得不说这地方环境还不错,我来了好几次都有房车在这的普通停车场长停。
论文延期
笔者在五月发现论文明显无法按期(6月末)做完,遂在下旬提交续签申请。
一直杳无音信到9月中旬收到了老生常谈的增补材料通知。不过那是后话了,【单独成文】。
七八月的盛夏,北欧这么北的地方,宿舍室温也高到了31度。由于没提前准备电扇,笔者时常会经历100%的作业效率降低,有时也会在晚上热得失眠:开窗户会被晨间的施工和主干道车流吵醒;不开窗还睡不着。
直到笔者花大价钱买了个MUJI风扇,夜间问题才告缓解;而白天的效率依旧无法挽回多少,这使我一度想买个移动空调。
经历长时间的消沉,进入8月,笔者买了滑板车月票,准备强行前往学校写论文。不为了增加多少作业时长,而是为了把节奏调动起来。空空荡荡的ITC,员工写字间所在的走廊大门紧锁(WFH了),我如常前往机房,大半个月里上百平的机房里的2K显示器由我独享。
情理之中的新生聚餐
8月末,随着第一波新生陆续到来,笔者毫无意外的腾到了他们的聚餐。不禁慨叹,我这个论文到底拖延了多久啊……
跑路
九月,Uppsala的房租即将到期。但笔者的论文还没做完(后续:10月末截稿了),于是花了一整周时间收拾了整个屋子准备跑路。擦了屋里的每面墙壁,每片瓷砖(水垢真难刷),每块地板和家具的每个角落。随后暗下决心:
🎵如果让你重新来过,你会
不会爱我🎵在平时多整理房间。
笔者将家具陈设都还原成搬入时的样子,住了两年无声无息地就走了,”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666张小票见证我的乌村留学之旅
笔者有攒小票的习惯,这两年来的票据基本没扔。临搬家前觉得这样下去终会越攒越多,索性清点一波,然后彻底甩掉这些烦恼。
在即将离乌的前一晚数了下,好家伙,无限接近于666这个神奇的数字。小票一页一页地翻过,那些在疫情降临后渐行渐远的时光,仿佛重新散发出一瞬的光芒,诉说着学习之外的那些时光。
在过去的两年里,你一共去了两百余次快餐店,汉堡王是你的最爱,嘴馋的你偶尔也会走入MAX(快餐店)的大门。
你对骑车出行有种特别的执着,两公里远的麦当劳,四公里外全程上坡的宜家餐厅都留下了你的车辙印。
也不知道你哪来那么大闲心专门跑去吃顿饭。骑车之余的生活,你也厉行绿色环保:有那么不止一次,你乘坐40路电力通勤列车,前往70公里外的肯德基Brooma餐厅,就为了尝那一口心头好(指面包糠)。
你的购物行为稳定,经常在离家不那么近但便宜点的Willy:s购物,作为放课后的顺路活动;但偶尔也会抽风,坐公交去贼远也不便宜的ICA MAXI买上两大兜子再坐车回来,有一次还因为着急(单程票75分钟,想在期间完成往返)而坐错了车,在城外没有照明的公路旁瑟瑟发抖;你曾经常光顾Clas Ohlson,可是最近你好像把它忘却了。
在独行的日常之外,你偶尔会与三两同窗小聚,Amazing Thai、Gottsunda中华阁、Pong等亚洲区的诸多小馆都有你们长谈的身影。
下一程,请务必多多消费,为内外双循环做出贡献呢~
出发
将两个大行李箱推出屋子,最后环视一遍房间。笔者也缓缓乘电梯走出了宿舍楼。钥匙一投,这里便再也不属于我。
推着50公斤的行李,在微雨中漫步(挪动)到火车站,乌村的两年时光也告一段落,笔者前往另一座瑞典城市继续完成论文。
国内读本科时,住在集体宿舍的我常常遐想:如果我有个自己的厨房和浴室,有个24小时供电的宿舍该有多好。不用迁就于食堂和公共浴池的作息时间,也不用懊恼于每日的夜间熄灯,想做啥就做啥(指做饭)。
来到海外,在40倍房租的代价下,我短暂拥有了上述一切,却也时常怀念那些食堂在侧,邻居串寝络绎不绝的日子。笔者对食堂的现状有所耳闻,但菜价和省心程度对我依然有吸引力。(幻想:要是能开传送门吃食堂菜多”爽“啊)
我们走后,UU会给你们修大楼、修宿舍。但这或许不是因为它一定要做这些,而是因为我们的学费来过。
《乌村夜话》系列,正文完。
论文在跑路后续写了一个月,于10月末截稿,在漫长的排队后于12月中旬答辩并拿到成绩。
附录
很多人说 2020 是个如何如何的年份,但2020的诸多事情并不是凭空而来。按照我的印象,早在2019Q4,时事视频的弹幕就已有人提及,很多新闻都在为年度沙雕新闻冲业绩了。
缩圈
由于延毕,所以网络上对各国抗疫政策和航班管控的热烈讨论,笔者也并没有能够感同身受。不过,听说同学曾被航司主动推销过6W的HEL-PVG商务舱,对于要多承受数月的高物价的笔者来说,在疫情彻底结束前还是尽量避免跨国流动吧,毕竟机票和隔离费用和”千里投X“的流言真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那就是要在这找工作咯?
职业位置规划?
毕业以后在哪工作?说实话,我挺眼馋国内的工资和前景的”胡萝卜钓竿“。本科同学的发展好像都很好,在国内的中企外企都取得了不错的岗位和Object,有人也已赚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无形中给了我一些peer pressure:如果不能一两年内攒上(一个“特别巨大”的数字),就会自觉为Loser。
但加班
这一条让我不得不考虑从瑞典起步。疫情之下的瑞典人对国人好像没有那么抵触所以我觉得这里还是可以留一阵的。作为IT相关的学生,无论在中瑞何处起步,我的学习计划都将几乎一致。延毕让我起步慢了一些,希望未来能侥幸追上同辈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