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村夜话 - VOL 2

Author Avatar
xmoiduts 1月 16, 2019
  • 用其他设备扫码打开本文

讲述笔者在乌村的生活:瑞典高等教育一窥,对几所高校的主观印象,在UU读书是什么样子,Etc.。

^w^

各位读者朋友们真的有吗?,熬完了这个小学期的考试,我们终于又见面啦!度过了1.15号的申请截止,我总算可以发布这份草稿。希望这篇文章对今年的申请并没有太大影响。

想不断地分享我在乌村的生活经历,奈何手懒+各种事情太忙借口,其实还是手懒。目前,准备把这个系列定为双月更新,这样每次挤一点小话题出来,也不至于攒到太多任务,而不敢着手去写。

这次,我想谈谈我对瑞典(几所)高校的认知。

我眼中的瑞典高等教育(一窥)

瑞典的硕士项目,其实是本科的又一次轮回。我们都知道,瑞典硕士为授课制教学,那么,在我们的选课系统中,“硕士项目”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打开我校的选课网站,随便点击一门课程,就可以在内文发现First CycleSecond Cycle 的字样。 前者意味着本科课程,而后者则代表硕士课程。作为硕士项目的学生,你“可以”选择一些本科课程进行学习,毕竟每个人来时的基础不同。有些进阶课程,也需要特定的先修课程作为铺垫。(备注:博士也要修习少量课程,它们被标记为Third Cycle。)

也就是说,这里的高等教育,其实贯彻了这种“螺旋上升”的思想,在一轮又一轮的知识学习当中,你(指瑞典本科新生)从最开始的高中水平,粗浅地涉猎某一方面,积累了少量而广泛的知识后,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课程进行进阶一点的修习。学有所成后,若有志于精研学术,还可以申请读博,到那个时候,等待你的就是更加专精和艰深的课程(和科研任务)了。

从字面上讲,“研究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然而我身边的中国同学,无论是本科还是当前学校,真心想要投身学术的人寥寥。每当问及“你为什么想要考研”时,得到的答案,则大多是基于就业方面的考量:

  • 学生希望获得更高的学历,来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不然就会因为内卷而找不到工作

  • 也有人在本专业撞到了天花板,谋求转行。

诚然,我并不能免俗,来读书的理由泯然众人(语法检查),可抱有相同想法的新生后浪推前浪,未来他们(我们)又是否对得起“研究生”这一称谓呢?

我不得而知。但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加“享受生活”。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同的就业观念,宽松的竞争条件,(请核实)让很多人不需要读完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工作(先不考虑好坏)。接受高等教育,更多地是你自己的选择,而非拿到一份(普通待遇)工作的必由之路。

主观印象:几所瑞典高校

声明:我并没有在文中提及的其他学校实际就读过,这部分内容都是我的主观想法。如果您于之就读的实际体验并不是这样,也欢迎提供您的看法。期待我们的讨论。

也请留意文末的内容。

月余以前,笔者耐不住漫漫长夜中的寂寞,只身前往斯京探访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或随行人员)。在此,笔者发现,虽然同为瑞典的高等学府,不同学校的录取风格和就读体验却各不相同。

我们发现, KTH更倾向于招收:应届,高GPA,合作项目、合作学校的应届学生;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市场团队,与国内的相关机构进行沟通[来源请求]。

而UU的招生风格却有所差异:从和UU同学的聊天中我发现,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是留学党中,纸面成绩最顶尖的一小搓人,却依然能够得到这所五百多年的瑞典知名大学的录取。在进一步讨论后,总结出这样一句话:

UU的招生,申请人成绩的高低(做出了多厉害的功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会看这个申请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沃兹·基·硕德

来个用户画像吧:成绩基本不错(未必是顶尖的一小点),有实习或工作经历。

UU对中国的市场宣传团队,据我所知……有一个人。加了申请群的人很容易就能猜到。

UU的招生非常佛系,在整个申请季中,我就没收到任何来自UU的私信,观察KTH和CTH,它们非常热情的给我发了若干条通知,提醒我填写很多表格。然而很遗憾,这些并没有让我得到他们的录取。

据说CTH的考核非常严,

Track与课程的选择呢?

修读某一专业的研究生,大抵都希望专注于某一领域,各所学校也提供了不同的Track供学生选择。

UU CS的Track,个人感觉并不严格,学院只是把课程分为几个方向,并画出了前后的依赖关系图。但实际上你想选啥就能选啥。只要CS修够足够的学分,你甚至可以选择其他学院的课程。(备注,有很多机器炼丹的项目可能是拿艺术文凭人的小组在搞。)选课自由度相当高。毕竟,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的意思,就仅仅是“你选ITC学院(CS专业在ITC学院下运作)的课保证能选上”的意思。

那如果你选了很多其他专业的课呢?

那你可能会拿到其他专业的文凭,从而顺利毕业。

在计算机网络课上,有个小哥是UU(物理?)program的学生,但休学一段时间后决定转专业去学CS。由于休学前读的都是高数之类的基础课程,回来读书也只需要选CS课即可,先修课程不会成为他的阻碍。

而其他学校的Track,约束性可能会更强一些——你选了这个Track,你的课程计划就已经确定了,几乎不需要自己考虑选课问题,学院会引导你走上选定的学习生涯。

这两种形式各有秋千吧……一个要求很强的自主性,一个约束比较多,但风险可能相对没那么大。

那么,

在UU读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为全日制学生(100% Duty Cycle),大家的共同点是每年需要修读60学分的课程。然而不同专业的人,日常的画风迥异。

据我所知,这60个学分可以用你想不到的方式任意组合,自由度超出你的想象:

  • 一些专业是5学分一个block(我自己定义的单位),每学期(半年)6个block;每学期分两个小学期。
  • 从小学期上看,可以组合成15+15, 10+20, 20+10, 30。其他组合学校不拦着你选,但能否上得过来另当别论。
  • 课程在每个上半学期/下半学期的起始处开课,你可以选择并行2-4门课程。
  • 一些专业是7.5学分一个Block,每学期4个Block,
  • 可能是2门课并行+2门课并行,也可能是1+1+1+1门课串行,每门只上一个月,任一时刻只专精一件事。
  • 有些课10/15学分,占据2/3个block,他们可以横跨两个小学期,也可以在一个小学期中占据你双倍的并行精力。

作为CS专业的学员,我们的课程表完全自选,除了面向国际生的在瑞典学习先进计算机课程必修和毕业论文人人都会遇到以外,大家的日程表被各种Lecture+Lab(到校上课)占据着。生活,就是住处、教室和Grocery Stores的三点一线,平均每周8节90分钟课程。虽然和其他国家的学校相比可能不算什么,但各专业同学都认为我们课时数比较多。

作为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是吗?)的高等教育,上课之外,每门课程也会有若干的Assignment、Report 和 Team Work。这些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平均下来,每周的课余时间,我能完成一门课程的一个Assignment工作量。三门课程同时进行,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这就要靠小组合作了。

课多,相应地,写文章、读文献的任务就没那么重。作为对比,部分专业的课表是固定的。在一些人文社会专业里,学生每周只需要上两节课,但更多精力都将花在读那些天书中。读完还不够,还要写东西。所以啊别以为日程表空着就可以放羊了,弹性工作制……嘿嘿……大家懂吧?

还有一些专业的实验占了大头,另一些专业就像上班一样每天出没于各种户外环境,一些人每年只有四门课(连轴转,我们是可选高达12门小课,也可以不那么多)。

总之,大家的体验并不相同,总有新奇在身边。

你知道吗?

写了这么多也累了,下面说一点细碎的内容。

UA网站

UA这个网站,申请瑞典大学的时候,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在来到瑞典前,我们将会每天都上去看一看——自己的申请有没有新消息。如果申请顺利,大家可以在每个志愿右边看到:

啥也没有 -> In Progress -> (Conditionally) Qualified -> (Conditionally) Admitted.

这样的转变。其中,Conditionally 代表你现在还没本科毕业,处于在读状态。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即可录取。放榜过后,申请签证时,这个页面可以生成你的录取PDF,它就是虽然毫无美感但官方唯一承认的录取通知书。

在开始在瑞典的学习生涯后,你将转为通过学校统一认证的方式登陆UA,这个网站,也是你每学期选课的唯一官方网站。(不过我们第一大学期没自己选,连课程带考试都是学院帮办的,第二大学期开始才需要自己搞。)

“免费”的瑞典语教学

来到瑞典,大家会了解到:瑞典有免费的瑞典语课程。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免费。所谓“免费”,是政府掏腰包,向语言学校支付你的学费,只是不向学生收费罢了。你若报了名却缺勤(超过三次吧好像),也是会被除名的。

重修需要交钱吗?

在UU CS专业,UA的每门课程向你显示的学费(通常为上万克朗),代表的都是Initial tuition fee。挂科重修不需要额外交钱,都包含在第一次交的学费里了。每门课包含了不同的部分(考试,report,assignment等),如果这门课你通过了一些部分但挂了另一部分,则可以在下次重修时只参加那个部分。

不 许 刷 分 ! ——挂掉的部分免费重修补考,通过的部分不能刷分。

后续学期的学费啥时候交?

我第二学期的学费12月初交的。

第三学期的学费5月初收到账单,但信中也明确提到,“作为在读学生,你有权八月初之前让学费到账”。所以这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

中年危机?

或许有吧,但是,我的见闻:即使是不惑有余的技术人员,也能在“创业公司”内谋得一席之地。这段描述也适用于炼丹公司。

CS与CS

很多人想要转CS,却未必能满足计算科学的招生要求,于是,计算科学成了他们优选的去处。这个专业里很多人都是物理等专业转来的,甚至会有国内TOP2读博不堪老板重压而Quit申来读硕,论知识背景,我这种只学过CS的鶸可能会被秒成渣。

写在最后

和之前提到的“螺旋上升”一样,文中的某些观点,在现实中可能与我的所见所感相异。随着居留瑞典的时间不断增加,这片极北之地,在我的眼前也开始生动起来。未来,一些观点可能会被订正,那也将是新篇中的事了。

bye 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