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村碎碎念 - VOL 1
记录笔者在乌村的日子,《乌村夜话》破冰
前言
自打笔者到达乌村开始新一轮学习,转眼已是三月有余。
之前一直想要周更/月更一些见闻与感想,然而,这里安逸的生活,无疑放出了笔者体内的白鸽之魂,所以……啥也没发出来。就连之前的两篇笔记,也是半存稿半强迫自己编写的。
漫漫长夜,只做信息的消费者,显然有点浪费了呢~
趁着交完LAB的空当,我还是决定新开一篇,把堆积如山的观点慢慢写出来,也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记录。
正题
隐私
GDPR,相信大家多少都已有所耳闻,早在半年前,有些灵智已开的孩子们就收到了一大波邮件轰炸。这绝非是欧洲的有司没事找事,就算没有这样的条例,隐私也是这边民众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事情。
笔者和很多同学一样,上课会携带笔记本电脑进入教室,虽是初来乍到,但很多人已经身体力行,将笔记本的摄像头用纸糊上*。我与一个德国小哥聊了聊这个问题,他对隐私也非常看重,当谈到GDPR时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事情总在变得更好,不是吗?
遥远的东方正在弯道超车,但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大数据下无隐私”的现状。舵手要怎么做我们不去置喙,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块自留地。
* 当然,你也可以说“Windows Hello 真香”
排队文化
招生时-内含瑞典的招生机制(国际生部分)
这段跑题了,写的是录取流程,但不解释清楚招生机制没法说排队,请宽容地看待吧。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瑞典的招生流程佛性得很,在申请流程截止(一月中旬)后,如不需要补交其他材料,你会一直等到放榜(2018年为4月6号)。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基本,什 么 都 做 不 了 。等待,成为了作为申请人的你,的唯一选择。
录取放榜采用排队制,对于每个专业,所有通过材料初筛的申请人自动流入几个长长的队列,按照生源可以分为“欧盟/欧洲经济区等(BEFR ?)”、“国际生(付费生 AVG )”等队列。根据生源质量,每个队列里的每个人(也就是每份志愿)都会有一个内部得分(Merit Ranking, 比如KTH 0-75分的 evaluation scale
)。
AUAVG是什么意思?Merit Ranking又是什么意思?
AVG = avgift 学费
这个意思是说,你来自需要交学费的地区,而不是你必须要交学费,你够厉害是可以申奖学金的。AU 就是 自由选择 主要就是你没有参与瑞典高考以及瑞典各种评分体系,所以没法把你和瑞典学生放在一个组里竞争
每个专业大概有1/3的名额保留给AU组,也就是这些外国人。
学校制定录取规定的时候,是根据瑞典的各种评级体系制定的,因此对于那些没有参与过这些评级体系的人(也就是我们)来说,学校可以自主确定一些标准,所谓AU。
寄托等论坛里,前辈们会说自己的Merit Ranking分数,但我在某处查到:
这个分数不是给你看的,只是招生官内部使用。我们增加了选项,允许学校隐藏这个分数。然后很多学校就这么做了。
所以看不到分数是正常的。不过如果你足够优秀,学校们可能会提前通知你。
放榜后,offer按照MR分数高低,直接发出等同于全部招生人数的Offer。比如500人申请某校的CS专业,200人通过了简历材料初筛事实上很多人都没能完成他们的申请计划,所以UHR上看到的数字可能虚高。,计划录取6人,那么,排队的分数最高的6人就会直接收到(Conditional(交学费、拿到本科双证)) Admission。
这其中肯定会有人咕……拒掉到手的Offer,空出一些位置。不要慌,从队首自动补位发放offer。不过这基本是5月末的事情了,放心,补发offer的时候,4月6号那批offer的学费单早就过期了。不然我应该是能等到CTH的补录,不过现在我已经上了UU这条大船,舱门都焊死了。
办ID卡
ID卡类似但又不同于国内的身份证,居留一年以上即可办理。这里 提供了申请的方法,需要“获得人口号、400克朗汇入某账户,预约采集身份信息,柜面领取ID卡”这些操作。
在预约采集身份信息时,我惊讶的发现,下个空闲的时段已经排到了一周以后。心急的孩子可能要疯了,还好我恰恰相反。所以,早排队早开心
如果不理会UUHO,租房子也是需要排队的 ,但我还没排过所以此处不展开。
微波炉
笔者在Polacksbacken校区上课,这里和Ångström实验楼各自都有餐厅,但价格会比较贵(95sek/餐)。很多学生预算有限,会选择自己带饭。
楼里准备了大量的微波炉,为学生提供免费热饭的场所。以ITC为例,虽然有10台微波炉,但在中午人流的冲击下依然供不应求。这里的人们会把餐盒放在桌上排成一列,前面的饭烧好后,队首的饭顶上。虽然队列很长,往前移动的速度却也不慢。
对排队的时间期望感兴趣的UU同学,可以自选计算机网络II(10学分),已经开课的链接在这里 。课程会讲述排队论。
自行车
等红灯的时候,自从车会在非机动车道上自觉排成一/两列,取决于路口走向。
总之,就是干啥都排队,着急也没用。对了,尽量别得病,主题医院的这句口号 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自行车
上面说了骑车,那买(自行)车呢?
很多人为了省钱会认为二手车一样用。如果你具备机械学技能
,会修车,那“还好”,但是能被出售的二手车多数维护不周,要想骑得舒服要换/买很多东西。花钱一样不少。
所以,直接买新车不是不可接受的挥霍行为,而是预算不那么紧张时的一种选择。迪卡侬有售,便宜量又足,记得早去。1499kr的变速城市自行车(站着骑,贼优雅)很快就卖光。喜欢趴着骑可选2499的山地自行车。
新车车况较好,骑两年还能高价卖出。
以笔者的二八手自行车为例:
初期花费:
- 车子 + 蜡烛前后灯 + 锁/钥匙 : 500kr
- 迪卡侬柔软坐垫: 99 kr
- 迪卡侬买菜前车筐: 149kr
- 二手保温手套,都开线了: 30kr
- 变速手柄维修: 白嫖楼下修车摊(就是上了点润滑脂和WD-40)
- 铃铛: 29kr
- 反光板(轮上卡着那个): 15kr
- 车油: 50kr
中期花费:
- 咸鱼二手 Fenix BC25R 截止线车灯 190RMB
- 一侧内外胎+撬胎棒: 200kr
- 二手挡泥板(同学装不上,我收了):60kr
注意,迪卡侬79的挡泥板不能装他家山地车上,两百块的才行。这又是一笔开销。
花了这么多钱,至今这辆车还没修完,在对付着骑。
- 没有打气筒:蹭免费的公共充气桩
- 前胎快爆了:先将就着用,准备坏了找人换。自己动手真的太累了,一人忙了几个点。
- 轴位不正:闸皮蹭轮圈,怎么调刹车都不好使。
- 刹车聊胜于无:设计陈旧,倒Y型闸线设计效率低下,可能要换个刹车夹器
- 变速不准,调完一个月就恢复原状。
打到这里我突然想把它卖了,买个省事的骑。谨记买新车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告诫之心。
一年后补更:
- 另一侧内外胎: 180kr
- 调圈: 自己搞,破坏性修复
- V刹: Biltema 100kr
- WD-40: 65kr(把变速修好了)
然而一个春夏的洗礼后,刹车线又变得阻滞。真是懒得修啊~
诸事分开
瑞典的各种东西都分得很开,
最基本的,还是接着上面的自行车讲。国内很多电摩,在这里我几乎见不到。电动自行车就是自行车外观,摩托车就是又黑又重,看着马力就很大那种。
指望着用“电动踏板摩托车”来混淆界限,达到摸鱼的目的,在这里是不现实的。
这里基本不加班,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分明[来源请求]
商店基本只卖一类物品,很少有那种“万货全”的综合超市。比如,ICA和WILLY:S基本只卖食品和日常清洁用品,elegiganten 和mediamarket以及一众“网店”(网上逛街,到店自提),如NetOnNet 和Webhallen, 只卖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
至于学校嘛……研究型大学和面向工业界的大学分得也很开。但这个我不能给大家定论。
比如UU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相比而言KTH可能工业一点[来源请求],但在Chalmers(CTH)眼中,KTH是一所更加学术的学校。
与国内的大杂烩,不顾工作与私人界限的做法相比,这里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无意比较两者的好坏,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
不过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指望弯道超车齐头并进,可能会吃到罚单/高额保险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