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我、手机与互联网的关系

Author Avatar
xmoiduts 10月 12, 2016
  • 用其他设备扫码打开本文

前因

这几天,XX大学无线校园网搞了点事情,笔者对网络状况极其敏感,因此认为自己一次又一次被冒犯。

1
简而言之,校方的宽带,既不能满足上网看视频的需要(3Mbps),又不提供对非标设备的认证解决方案(ARM 7,linux)。而强制更换登录器的过程,又错漏百出。

笔者的情绪,显然受本周的网络更新影响。前几天更换手机上的和纸胶带装饰,把手机背板拽了下来,当时只是简单的粘了回去。终于,在两天的网络异常期间,笔者失手摔坏了这部手机

1
2
3
· 精心保护了两年的背板完全碎裂  
· 电池排线与连接器之间脱焊
· 在尝试复原的过程中,弄断了主板电池座的3根针脚

综合它的寿命周期,笔者的个人认知判断,这部手机算是寿终正寝,不值得再去 +1s 了。

失去手机的24小时

摔坏了手机,意味着很多事情不能藉由手机来完成,包括但不限于登陆微信->转发通知和接打电话。这是笔者随身携带手机的最大动机,也是手机的基本功能。

办公

当晚,笔者接到了一项业务:向分散在四栋寝室楼的班级同学收集学生证,送去统一充值学生票优惠额度。笔者本以为:没了手机,这会是一场艰难低效的跋涉。可事实上,通过合理的进度调度、任务分配,以及室友和其朋友的鼎力配合,笔者顺利完成了这项业务。“没有手机”这一不利因素,被分化消弭于无形之间。 在此感谢室友和他的朋♀友

备份数据

业务进行期间,笔者尝试了多种途径,终于把数据备份了出来,这中间的曲折,见链接。至此,数据被成功导出。

买手机

买手机的过程很顺利,万达苏宁比欧亚便宜了200-400元,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购买Micro-B到Type-C的转接头。

至此,我又有了新的手机,但这24小时,给了我不小的触动。

我的思考

  很久以来,笔者上课时必然要带手机,原因已在前面给出。回顾自己的日常,却没有多少概率真正用手机去处理业务。平时大多是刷刷空间,刷刷朋友圈,上上知乎V2EX ,在互联网上停留。宝贵的时间和电量耗费在无穷无尽的刷刷刷中,就像沉迷“粉末”一般,只要稍微离开便浑身难受。可是经年累月的刷,又为笔者带来了什么呢?不能说一点收获都没有,只是,碎片化的阅读使笔者沉溺在获取知识的错觉中,又不肯深入思考。在两年多的大学时光里,我自觉语言和思考能力退化了许多,而这或许就是依赖手机的副作用吧。
  当我真正完全失去手机,没有任何办法把它带在身边时,我被迫去适应这种脱离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虽说心里仿佛少了些什么,笔者却也得以将目光放宽。脱离了方寸屏幕,去逛逛街,去认真美餐一顿,去陪陪家里的老人。

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华为会提醒你:

千次点赞,不如一次出游。

我想,未来,我与手机,以及与互联网,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共处。至于这种方式的细节,呵呵,who knows?


全文完,以及:

校园网“尼玛”炸了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再见。